
營地就像一個小國家,要實現營員、導師和管理者之間的和平共處,單憑愛和妥協(xié)是不可能的。秩序和紀律,那是必需品。
作為導師,一方面是這個小國家的“領袖”,得具有權威,能鎮(zhèn)得住調皮搗蛋的孩子;另一方面又是“孩子公民們”的“公仆”,得通過民主的方式制定規(guī)則,并且懷著愛意去調停他們之間的沖突。在這里,我們?yōu)榇蠹医榻B幾種國外營地中常見的幫助管教孩子的方法。
1. Dig Deep “挖掘你是誰”
當營員們來到營地之后,導師們會細致觀察每個孩子的性格、好惡,逐漸了解他們的成長背景等等,然后心里默默留意那些不易管教、天性好動的孩子們。
當然,這絕不意味著他們定會惹出什么麻煩來,只是如果能更好地把握孩子們心理,就更有可能為一些潛在沖突找到更優(yōu)解決方法。此外,了解他們的性格,就能更好地區(qū)分孩子究竟是為什么不遵守紀律:是想奪人眼球?被別人激怒?覺得疲憊還是因為煩躁?而對于一些天性靦腆、不易融入集體的孩子,導師也需要在“不經意間”幫助他們融入。
同樣的,對孩子性格的了解和理解,也是父母們應該用心去做到的,有備而來,順勢而為,事半功倍。
2. Involve Them in Rule-making “民主立法”
西方政治理論很重要的一點便是社會契約論,營地這個“小國家”也需要導師與營員們的共同構建。
導師們不會僅僅照本宣科地向孩子們命令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相反,需要指導孩子們進行廣泛的討論,制定他們共同認同的規(guī)則。當然,這最后的權柄還是要握在導師手中。如何能巧妙地讓孩子們感到制定紀律的權利,而又不打破核心原則(比如安全、尊重他人等等),是營地導師自己會掌握的平衡。
反觀我們的家庭教育,有多少“規(guī)矩”是耳提面命三令五申甚至大吼大叫之后,依然得不到孩子的認同與遵守?不如嘗試營地的做法,邀請孩子參與,與孩子共同討論,制定出適合自己家庭、每一個家庭成員(而不僅僅是孩子們)都需要遵守的“家庭守則”。
3. Be Authoritative “保證規(guī)則的權威”
規(guī)則的權威在于其有效執(zhí)行力。如果有營員違規(guī),在調查清楚事由之后,導師就會執(zhí)行懲罰措施,并且讓受懲罰的營員意識到大家共同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保持權威,卻絕不能傷害孩子自尊——我們旨在讓孩子們學會相互尊重,意識到共同的規(guī)則對于個人安全的重要性,而絕非使其難堪。
懲罰要慎用,但真到了必須用的時候,則要達到使用它的效果。
4. Deal with Conflict “就事論事”
如果懲罰孩子的違規(guī)行為時,把TA之前其他的錯誤也拿出來說事,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有偏公允的行為,也容易導致其他孩子加入數落的隊伍。導師會選擇就事論事,同時看到孩子們的改變與進步。過去的違規(guī)只能作為參考來深入了解孩子,而不能作為加重此次處罰的依據。同樣的,對于那些看熱鬧的其他營員,導師會引導他們來幫助解決沖突而非隔岸觀火。
不算總賬,不貼標簽,也是父母們應該做到的吧。就事論事,往往更容易讓孩子服氣,而不是心生抵觸。
就像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零沖突”,營地也一樣。孩子們性格像萬花筒一樣,導師們會耐心地去了解營員們,并且真心地尊重與賦權于孩子,傾聽孩子們的意見,建立一個相互尊重,規(guī)則共商,就事論事的小社會。
那么,讓營地的好做法,延伸到你家!
翻譯整理:譚文兒
圖片:啟行2017暑假海外營
未經允許請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