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期間,河北省衡水市孫敬學堂開展“國學夏令營”活動。孩子們通過穿漢服、讀國學、習禮儀等形式,感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新華社發(fā)
暑假期間,浙江省舟山市邊防支隊軍事夏令營開營,30名邊防官兵子女走進訓練基地,開始為期5天的警營生活。新華社發(fā)
暑假已經結束,但越來越貴的假期留給家長的心理陰影,一時難以消除。十多天的海外經歷,一般在3萬元左右,國內的也在1萬元左右。除去夏令營,假期的其他的日子填塞了各種興趣班:鋼琴、舞蹈、游泳、書法、學科學習……這個班,那個班,哪一樣都要錢。而更心塞的是錢也花了時間也被占去,卻難以收到當初宣傳單上的效果。難怪有家長抱怨:月薪3萬元,還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
如果說假期的意義之一在于讓學生過一種不同于學校的生活,那么,夏令營應當使這種意義達到極致。參加各種夏令營活動,日益成為學生假期生活的標配。市場上,鋪天蓋地的夏令營名目繁多,不一而足。但家長們的煩惱依舊:孩子們應該去哪兒?干些什么?
什么樣的假期經歷才能讓家長、孩子都有所收獲,而且與眾不同呢?
玩與學,如何不再水火不容
“又原始,又辛苦,又不舒適,還要不斷挑戰(zhàn)自己……盡管有這么多的‘不如意’,可孩子們還是喜歡營地!”
假期不是學校生活的翻版,不是“燒錢式”培訓的延續(xù),在不同的培訓課程之間轉場,永不停歇。當一些小朋友在培訓班里不情愿地聽著老師講課時,北京學生楊濟舟正在參加以體能鍛煉和身體素質拓展為主的營地活動。這是他第二次參加。
楊濟舟的爸爸很欣賞這樣的活動,他說:“營地教育提供的項目對孩子來說是一個主動性的學習,讓他很放松。”各種球類、攀巖、山區(qū)徒步、山地自行車、露營、滑翔傘、水上運動等,楊濟舟試了個遍,至今依然念念不忘:“我最難忘的是滑翔傘運動。”
安徽桐城實驗小學的葉博函和母親則一起參加了徒步穿越沙漠活動。“我們要穿越的沙漠名叫庫布奇,號稱是中國最美的沙漠。但一進入這里,我才知道烤箱中的面包有多難受:好像后羿射掉的九個太陽全掛在這里,一眼望不到頭的沙丘跟大海的波浪一樣,我多看一眼就沒力氣了。走了一小段路我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一屁股坐下去,立刻燙得嗷嗷叫。”
“可到了傍晚,終于到了露營地的時候,頭頂的星星又大又亮,銀河像綴滿了鉆石的玉帶流向天際,一切是這樣美好??扇绻滋煳覀儧]有經歷艱難的跋涉或者我們半途而廢,現在還能得到這個禮物嗎?”葉博函說,現在她也理解了媽媽當初為何要報這個活動。
每個孩子有著不同的內在自然節(jié)奏。年少時,自然屬性得到完美發(fā)展的孩子能夠獲得內心的安定、主動成長的力量。相對而言,傳統(tǒng)學校注重的是成績,而豐富的戶外運動更注重的是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與人交往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敢于嘗試的能力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研究員孫云曉表示,青少年是在體驗中長大的,父母和老師不能代替他們的成長、體驗,野外活動、營地活動是非常需要的。假期的本質含義是有別于學校和家庭的生活,不能讓孩子把假期變成第三學期。夏令營的體驗式教育有別于學校教育的講授程式。放下書本,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外部世界的所有元素都能成為孩子們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的鮮活教材。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營地迥異的風土人情、職業(yè)場所的不同規(guī)則;旅途見聞、野外長走、集體住宿……新鮮感讓孩子們調動全部身心去體驗參與。
物有所值,內容與價格如何同步
美式生活體驗營、名校探訪三周營、各種主題夏令營……形形色色的夏令營讓不少父母眼花繚亂,而價格也令人咋舌:國外三周時間,三五萬元;國內短期的,也要幾千元。即便購買了,也會嘀咕,價格不菲的夏令營真的物有所值嗎?
在孫云曉看來,夏令營不能以營利為第一目標或主要目標。夏令營的成功舉辦可以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夏令營的本質是教育,必然堅持育人第一和公益至上的原則。
對一些老師而言,自覺推出的假期公益性游學活動正成為他們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雙語學校科研室主任教師樊陽和他的學生們一路人文行走近千公里,影響17屆學生近千人。在他看來,人文行走不僅僅是行走和觀覽,還包括訪談、調查、討論,把古典學習和現代生活、現實生活更好地融為一體。將閱讀與行走(實踐)緊密結合,使學生在行走的課堂中和其后的寫作實踐里,交流反思,內省沉淀,內化為人文素養(yǎng)與語文能力。
更多的教師意識到,孩子們的學習空間不只是學校,跨學科學習需要跟進。上海協(xié)和教育集團教師錢鋒也是一個探索者,他曾多次帶六年級孩子進行畢業(yè)游學。“如果孩子的學習停留在教室、停留在課本上,那他們的成長空間是非常有局限的,也無法打通學習的通道。”
教育始終是夏令營的靈魂,教育也是一切夏令營最本質的特征,盡管這種教育可能是隱蔽的、了無痕跡的。
專業(yè)化,能否聯(lián)手推出研學活動
在一些國家,夏令營形式多樣,研究所、高等院校、公司企業(yè)、民間組織和機構都可以組織。渠道多種,但夏令營活動必須是專業(yè)化運作。
在美國,參與夏令營組織管理的各類主要人員都必須獲得相關資質。孫云曉建議,針對中國的國情,所有非教育機構舉辦夏令營活動,同樣應獲得相關資質,其管理監(jiān)督應嚴于旅游資質。
在北京166中學,對生命科學感興趣的學生今年暑期到美國紐約長島的冷泉港實驗室,進行了為期三周的生物科學學習活動。
“這次游學是作為學校博學雅行課程的一部分,屬于社會實踐類課程。冷泉港課程費用由學校買單,這是學校申請過來的專項。經費管理受到政府監(jiān)控,除了學生的食宿和國際旅費,沒有額外收費。”北京166中學教師秦悅告訴記者。
2011年,166中學開設了北京市生命科學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實驗班——高中生命科學實驗班。學校與美國冷泉港實驗室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每年暑假和寒假,都會有部分對生命科學感興趣并學有所長的學生到該實驗室進行學習和交流。
“冷泉港課程已被學校納入‘雅行’實踐課程體系,學生在冷泉港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會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美國老師探討并形成一個獨立的科學研究小專題,開展實驗,最終形成專題報告。”秦悅說,孩子們不是走馬觀花地聽聽、看看。出行前,老師們需要精心備課,給學生進行預備知識的講授,還要設計評價表。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各中小學要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日前,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做好2017年中小學生暑期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走進大自然,開展觀察性、探究性學習。
在許多國家,夏令營成為教育體制的一部分,或有法律保障,或由政府部門統(tǒng)籌管理,或扶持民間公益機構來組織、監(jiān)督和管理。孫云曉表示,作為青少年,最本質也最重要的需要是發(fā)展,他們非常需要開闊的視野和豐富的體驗。學校主導的研學旅行還在實踐探索階段,這需要更多部門的協(xié)調、支持,形成多方參與的合力,才能將好政策落實好。
(本報記者 靳曉燕 本報通訊員 王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