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著眼未來的,不追隨潮流,只追隨孩子的成長;
好的教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好的教育,讓孩子擁有自己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國際化復合型人才!

一百多年來,營地教育一直在改變著美國人的生活——讓孩子們感受到成功,尤其是那些在傳統(tǒng)教育體系中掙扎的孩子們。
營地教育已經成為美國形象中的一塊拼圖,曾為幾代人留下一生難忘的回憶。
當孩子們從營地回到家中,他們會和父母分享在營地活動中結交新朋友的過程,從陌生到初步了解再到慢慢熟悉,最后成為朋友,這一過程往往是孩子們最難忘的經歷之一。
他們會興奮地談論他們過去幾周的各種冒險和體驗,那時他們可能還不知道,在營地課堂中學到了好多使他們受益一生的東西……
營地教育是區(qū)別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一種特殊的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營地生活充滿樂趣和激情,有些家長擔心它會讓孩子“玩物喪志”,與常規(guī)的教育方式發(fā)生沖突,其實恰恰相反,優(yōu)秀的營地教育與家庭、學校教育相輔相成、互為補充。
“沒有圍墻的學校”是對營地教育形態(tài)非常好的概括:
“沒有圍墻”打破了學校固有場所的局限性,體現(xiàn)了營地的開放性和多樣性;
“學校”又沒有脫離教育教書育人的本質。
但營地要學的,不僅僅是課本的知識,更多的是接觸社會的知識和技能,對于孩子們的個人成長、心理成熟起著重要作用。
營地,是一個解放孩子天性的環(huán)境。在營地里,孩子們遠離電子產品,重新回到真實的世界,擁有真實的同伴、活動以及情感。孩子們可以感受集體生活的氛圍,成為獨立面對生活的小能手,通過參與項目達到學習的目的。
有的項目是自我挑戰(zhàn)型的,有的項目是需要團隊合作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而營地天然的包容性,讓孩子們在遇到問題后去嘗試努力解決,從而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營地生活,讓孩子學會遵守作息規(guī)律、養(yǎng)成時間觀念:什么時候起床、吃飯、出發(fā);在一個景點停留多長時間;晚上一起討論、學習,針對一個共同的課題或任務,團隊成員要如何默契配合、分工合作……
而這些“項目制學習”都是在祖國的美好河山間、在愉快的行程中完成的,這些,就是營地教育“寓教于樂”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