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營地,很多家長第一個反應,就是,冬夏令營!

對,是冬夏令營,也不全是冬夏令營?;蛘哒f,我們通常理解的冬夏令營,還是以玩樂為主的。
真正的營地,并非如此。

營地教育,已經在歐美風行了近200年。
從最早的軍事化訓練,發(fā)展到體育鍛煉和生活技能訓練。然后,在二戰(zhàn)之后,越來越多的營地開始涌現,營地訓練也逐漸由生活導向型轉為教育導向型,增加了更多包括藝術、手工、音樂、舞蹈、自然科學等類別的內容。
如今,營地和營地組織已遍布全球,至少有17個國家和地區(qū)發(fā)展和成立了國際營地組織,比如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香港、日本、烏克蘭、俄羅斯、美國等。
到底營地教育有什么好,會讓千千萬萬的孩子涌入營地?它究竟有怎樣的魅力,難道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就無法代替嗎?
營地教育是區(qū)別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一種創(chuàng)新體驗式教育。有些家長擔心它會讓孩子“玩物喪志”,與我們的常規(guī)教育會發(fā)生沖突,其實恰恰相反,營地教育是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
營地教育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沉浸式的語言環(huán)境、培養(yǎng)生存能力、讓步孩子在娛樂和游戲中“有目地玩耍”,培養(yǎng)獨立性、提升激情、毅力和好奇心、增強團隊意識、社會認知、人際交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領導力,讓孩子快樂的成長。
我們的常規(guī)教育長期以來有“重說教而輕實踐,重道德灌輸,輕情感體驗”的傾向,所以很多家庭缺少感情表達的能力,家長過分施愛,忽視孩子平等交流、孩子孤僻內向等,都導致了親子關系的不和諧,家庭教育的失敗。
在教育領域的共識是: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成長的核心,特別是在青少年階段,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性格養(yǎng)成、思維邏輯、行為習慣有非常大的影響。營地教育更貼近家庭生活,成為學校和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補充。營地教育突出動手能力,把頭腦中抽象的想象力,通過親手的實踐,轉化為眼前具體的實物,能非常有效地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
相比國外孩子豐富的營地教學,我國大部分孩子的學習活動大多是在教室中完成,中國幾千年的應試教育,在培養(yǎng)孩子知識水平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中國孩子的數學水平,邏輯分析能力,和世界其他國家同齡孩子相比,都十分優(yōu)秀。但有利就有弊,千篇一律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缺少自主意識,創(chuàng)造性缺失。而獨立的思考能力,果斷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有個性的創(chuàng)造思維,對一個孩子成長同樣十分重要。營地教育是一種體驗式的教育,有別于學校被動式的學習知識,在營地中,孩子有足夠自我發(fā)揮的空間,這對于培養(yǎng)孩子自主意識,培養(yǎng)獨力的思考模式,都十分有益。
營地教育差異于書本閱覽和講堂教學,它偏重讓孩子在體會中達到必定目標,完結自我認知,收獲身體和心靈的雙層生長,其間有著更多的教育意味,因而不是蜻蜓點水式的看與學,更不是簡單地將講堂搬到營地。

營地教育的優(yōu)勢
1、從目的本質來講,傳統(tǒng)教育是知識教育、應試教育,而營地教育屬于素質教育、能力教育、品格教育和精神教育。
2、從教育場所來講,傳統(tǒng)教育實施的場所是學校和教室,而營地教育是開放式的教育,它是在營地當中進行教育的。
3、從教育途徑來講,傳統(tǒng)教育通過教材、書本和實驗儀器進行教學,而營地教育是通過活動、游戲、運動來進行教學。
4、從教育者來講,傳統(tǒng)教育都是學校老師、輔導班老師、家長來施教。而營地教育是通過營地輔導員和大自然進行施教。
5、營地教育是一個培養(yǎng)孩子領導力、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的教育方式,將引導孩子一生能力的構建。
營地教育的真正魅力在于:這是一個符合孩子天性的教育,讓孩子在“玩”和“互動”中學習和反思,它就像一個“磁場”,不知不覺讓孩子沉浸其中,在一次次互動、沖突和挑戰(zhàn)中獲得成長、樂此不疲。
近些年來,中國的家長帶著孩子,去全世界旅行,已經是一種潮流。在逛過了名勝景點,看膩了教堂,看累了博物館之后,很多家庭開始把孩子送到營地之中。
普通的營地只能是形式,權當做旅游,只有真正用雙腳去丈量土地,用身心去感受自然的魅力,才能改變看世界的格局。